年级 | 单元 | 课题 | 课型 | 上传人 | 点击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4X | 5 |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《习作:写景有顺序》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许宝凤 | 写作提升 | 陈波 | 2468 |
4X | 5 | 《习作例文》 | 陆启维 | 34543 | |
4X | 5 | 《习作例文五》 | 陆启维 | 31754 |
《写景有顺序》教案
执教: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许宝凤
【教学目标】
知识与技能 | 1. 知道本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重点; 2. 熟读小诗、名人名言,知道写景文章的顺序。 |
过程与方法 | 1. 默读课文,运用抓过渡句法,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,说出描写的重点内容。 2.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。 |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| 理解课文内容,从中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与祖国的风光美景,激发写作兴趣。 |
【教学过程】
1、激趣导入
“激趣导入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回忆上个学期的习作单元的要求——写一件事,把事情写清楚。 | 师生谈话交流 | 引出第五单元——写景有顺序。 |
“激趣导入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教师边提问学生边出示相关图片,引导学生回忆知识。
2、小诗学习
“小诗学习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《主题阅读》单元小诗《写景有顺序》: 观日出,赏落霞,穿行三峡。 游松堂,听山泉,仰望布达拉。 景儿美,人儿醉,夜里枕着涛声睡。 四海织锦,万千荟萃, 我与归鸟正在看云蒸霞蔚。 | 读一读 | 通过诵读单元小诗,了解单元主题,激发学生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兴趣。 |
“小诗学习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学生配乐朗诵单元小诗,师生合作读(我来问你来答)
3、研学相遇
“研学相遇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完成文章对对读的连线题 课文篇目 《主题阅读》篇目 《海上日出》 《山海胜境北戴河》 《记金华的双龙洞》 《庐山落霞》 《颐和园》 《鼎湖山听泉》 《七月的天山》 《扬州个园》 《三峡之秋》 | 学生看图回忆课文篇目,并与主题阅读书上的连线,并分享理由。 | 快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篇目以及主题阅读书上的文章。 |
“研学相遇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学生看图回忆课文篇目,并与主题阅读书上的连线。教师(出示自学提示)学习单第1题:请你根据文章的对对读,把这些文章相互关联起来,开始连线。学生分享。
4、名人名言诵读
“名人名言诵读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主题阅读书上的名人名言: 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——【唐】白居易 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——【唐】王勃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——【唐】王维 春夏秋冬山光异趣,风晴雨露竹影多姿。——潘慕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——【唐】杜甫
| 读一读 |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名言与我们学的文章有很密切的关系。
|
“名人名言诵读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1.请同学们自由诵读一下这些句子。
2.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背诵并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。
例:我喜欢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的:
师生合作读:
师:一刹那间,这个深红的圆东西,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。
女: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?
师:辽阔无垠的天空和大海,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。
男: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?
齐: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师:一轮橘红色的太阳,开朗地笑着,容光焕发,神采奕奕。
齐: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?
师: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,云障雾壁翻涌起来,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。
齐: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?
5、深入研读
“深入研读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发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:按一定顺序写景,学习课本交流平台内容,理清楚每篇文章是如何体现顺序的。 | 看一看 想一想 写一写 说一说 读一读 | 抛方法,学生在个人思考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中夯实方法,为接下来的单元学习铺路。 |
“深入研读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1.(出示自学提示):观察单元导语页和课后题以及《主题阅读》批注要求,你有什么发现?(抽生分享)
2.顺序(出示微课)那如何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呢?(出示交流平台)
3.出示研学问题:这几篇文章它们又是怎么交代清楚文章的顺序,你能找到相关词语、句子来证明吗?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挑战:完成表格。记下关键词句就行,等一下小组汇报。
汇报模板:
我挑战表格 ,《 》的顺序是 。我找到的句子在第 自然段,它是
。
表格1:难度
文章 | 游览路线 |
《记金华的双龙洞》 |
路上→ → → → →出洞 |
《鼎湖山听泉(节选)》 |
→进入鼎湖山→ |
表格2:难度
文章 | 游览路线 |
《颐和园》 |
长廊→ → → |
《扬州个园》 |
步入大门→ →绕过宜雨轩→ →转过鹤亭
→ →步下秋山→
|
表格3:难度
文章 | 顺序 |
《七月的天山》 |
→ → |
《三峡之秋》 |
→ → → |
表格4:难度
文章 | 写作顺序 | 景象特点 | ||
《海上日出》 | 天气晴好时 | 转眼间 | ||
过了一会儿 | ||||
到了最后 | ||||
走进云堆时 | ||||
黑云蔽日时 | ||||
《山海胜境北戴河(节选)》 | 泛起粉红色的霞光 | |||
未几 | ||||
一刹那 | ||||
顶出海面,扶摇直上 | ||||
霎时间 |
我成功挑战了:
6、总结
“总结”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
教学内容 | 学生活动方式 | 教学目标 |
写景顺序有哪些表现? | 说一说 | 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,形成整体框架思路。 |
“总结”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
老师提问学生:如何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呢?
1、游览顺序2、景物变化的顺序3、有过渡句衔接上下文